close
產品量產時,需要訂定檢驗規範
定義的範圍包括
1.檢驗環境(燈光亮度、檢驗距離、旋轉角度)
2.檢驗範圍(ABC等級面)
3.檢驗規格(不允許的瑕疵、點狀線狀不良、有感無感刮傷、外觀顏色、平整度、其他重點項目等等)
檢驗範圍通常會著重在消費者會看到的表面,其他部位則會較為放寬
檢驗規格中,常見的不允許包括破損、髒汙、有異物
點狀不良(有分定義直徑以及定義面積)與線狀不良(需定義寬度以及長度)要依靠點規來檢驗[常見的點線規如下圖]
外觀顏色的部分需要保留上下限度樣品以供入料檢驗
同時,每批生產時需要同步確認,如顏色無法達到標準,
則需要考量放寬上下限、更新上下限度樣或是請廠商重作
使用噴漆或陽極處理的外觀件如有平面,可以使用色差儀來打L、a、b三個數據的色差值
如果物件為曲面,則需請廠商在每次製作時,同步製作平面色板來對色用
有些製造上無法避免的瑕疵,如塑膠件的輕微結合線、沖壓件的拉料痕或是模具生產時的毛邊
則會額外訂定允收的規範
檢驗規範建議在開發初期就提供給製造商,除了確保報價不會在日後浮動外
也能讓廠商能找到較有品質的表面處理協力廠
開發端、生產端、組裝端三者都需要有外觀檢驗規範
以保證產品的製造上擁有共同的標準
全站熱搜